环境风险管控和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一直以来都是生态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本年度全省开展“南阳实践”试点工作以来,青田县作为全省三个试点之一,进展顺利,一起来看看青田的“南阳实践”试点做了哪些工作!
“南阳实践”来自多起事件的成功处置经验,主要思路在淇河污染事件处置中最先提出,并经过实践反复验证,通过贯彻“以空间换时间”的原则,落实“找空间、定方案、抓演练”三个关键环节,把水污染事件现场临时找“应急池”变为提前规划好清污隔离空间,为事故现场处置赢得主动。
根据《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南阳实践”工作方案》的要求,青田“南阳实践”试点工作确定了“三步走”工作计划:启动推进、全面实施和深化应用。2021年确定试点范围,明确工作目标、河流清单和实施计划;2022至2023年将试点经验推广至辖区其他河段;2024至2025年开展实施应用,并组织对成果应用开展评估。
找出三个关键环节
“找空间”是指在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时流域周边可用于储存受污染水体,以及便于实施截流、引流、投药、稀释等处置措施的空间以及设施。
“定方案”是进一步明确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建设或使用方法,针对如何隔离拦截污染团、如何控制清水等问题,编制流域“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
“抓演练”则要求通过分阶段、分层次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演练,对《响应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检验。
“南阳实践”基础数据设计面广,数据量大,青田分局已根据技术指南要求,通过联合水利、交通等部门,利用现场踏勘、无人机航拍和卫星影像识别等手段完成了环境风险源、环境敏感目标、水文水系、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等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汇总。
为及时、科学、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近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南阳实践”工作推进会在青田召开。
参会人员通过在三溪口水电站参观青田“南阳实践”现场演示,了解青田分局在遇到油品泄漏污染瓯江水体时的应对方案,观摩应急救援队伍铺设围油栏,使用吸油毡对“U”字底部的油污进行吸附的模拟演练。推进会上, 青田分局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南阳实践”试点的工作情况,分享了“南阳实践”试点工作开展的经验和成果。
生态环境部专家张放教授和省生态环境厅应急中心专家方旭就“南阳实践”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专职副队长蓝木申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环境应急工作,并就今后的“南阳实践”工作开展作出了部署。
下一步,青田分局将会继续配合做好“青田试点”经验在全市的分享应用,加快推进实施应用和成果评估,为全市“南阳实践”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借鉴。